我的生活随笔

威尼斯商人吝啬鬼(威尼斯商人吝啬鬼形象)

吝啬这个词比较书面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说小气或者抠门。

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小气或者抠门的人,但是很显然都是小人物,举世闻名的,是不存在的。因为文学作品可以更方便的,并且长年累月地在全世界传播,所以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就变得举世闻名了。大家公认的世界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作家莫里哀作品《吝啬鬼》中的阿巴贡,这部《吝啬鬼》以前的翻译把它叫做《悭吝人》,其实都是吝啬的意思;还有一个吝啬鬼也是法国作家塑造的角色,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中的老葛朗台,《守财奴》以前的翻译叫做《欧也妮·葛朗台》;最后一个是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世界文学的四大吝啬鬼其实也可以把他们称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吝啬鬼,因为这四部作品都是欧洲文学作品。

夏洛克,阿巴贡,老葛朗台和泼留希金这四个人被称为世界四大吝啬鬼。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个:夏洛克。

威尼简约装修风格斯商人

夏洛克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角色,在以前中学英语课本中应该有一段《威尼斯商人》这个故事节选,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威尼斯商人》这个商人并不是单指夏洛克,而是还有另外一个商人叫安东尼奥。安东尼奥非常善良,经常乐于助人,借给人钱从来不收利息。要不是因为威尼斯不缺水,估计江湖人都可以称之为威尼斯及时雨。但是夏洛克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商人,他总觉得安东尼奥这样做扰乱了市场,耽误了自己发财,所以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安东尼奥有一个好哥们叫巴萨尼奥,巴萨尼奥比较穷,但是喜欢上了一个富家女叫鲍西亚,他准备向鲍西亚求婚,但是穷小子没钱,只好去找好哥们安东尼奥去借,但是不巧,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安东尼奥的钱都用到他的一艘商船上了,手中也没有多余的钱。但是又想成就好哥们的这段好姻缘。万般无奈,他只能去找夏洛克借钱。夏洛克正好想找机会报复安东尼奥,所以就把钱借给了安东尼奥。借钱时,双方签了一个借款合约,合约中说,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按时还钱的话,夏洛克就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来一磅重的肉。

巴萨尼奥拿到钱之后,成功地娶到了富家女鲍西亚。

但是到了该还钱的时候,安东尼奥的商船由于遇到了风暴,无法按时到港,安东尼奥就没有钱还夏洛克的高利贷。双方就到法庭打官司,在法庭上夏洛克执意要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而此时,巴萨尼奥的妻子鲍西亚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就伪装成了安东尼奥的律师到了法庭上,为安东尼奥辩护。鲍西亚估计平常没少看罗翔老师的视频,从法外狂徒张三身上学到不少真谛。在法庭上她为安东尼奥辩护说:安东尼奥只是答应给夏洛克自己的一磅肉,但从来没说要给他一滴血。夏洛克可以去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但是在割的过程中,如果留下来了一滴血,那就应该把夏洛克以谋杀罪来判处。夏洛克这个放高利贷的奸商气的直跳脚,但也无可奈何,最后阴谋当然也就没有得逞。

煤气灶减压阀

另外一个吝啬鬼呢,就是法国作家莫里哀作品《吝啬鬼》中的阿巴贡,《吝啬鬼》这部作品以前是翻译为《悭吝人》,但根本上也是吝啬的意思。

吝啬鬼

悭吝人

阿巴贡是属于吝啬到没出息的那种人:他虽然家财万贯,但每天活得还不如一个穷人。

这老头每天活得都战战兢兢的,不能听见有人问他要钱或借钱,一见有人向他伸手,他浑身都抽搐,好像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一般。

已经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了,还想娶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姑娘玛利亚娜,最关键的是想像一只铁公鸡似的,一毛不拔就想把姑娘给娶到手。

他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当然并不是因为年纪大了睡不好觉,而是他总觉得有人要偷他那一万个金币。

睡不着觉干什么呢?为了省点钱,他三更半夜去偷喂马的饲料,结果被马夫给发现了,马夫把他一顿痛扁。

为了省点菜钱,他把吃素的斋期给延长一倍;我们请客吃饭呢,总是要多点一些菜,最后结束,要是不剩下来一些菜,那说明客人没吃饱,我们没招待好客人;但阿巴贡不一样,他请客招待客人的时候,必须得用八个人的饭菜来招待十个人,生怕多花一分钱。你想,一见有人向他伸手,他浑身都抽搐,好像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一般。请客要是多花一分钱,估计都像是夏洛克割他一磅肉,还是带血的那种。
瘦肉精是什么

对自己的亲儿子都吝啬到令人发指。儿子想问他要点钱花,他明明有钱,却一分都不给,逼得儿子只能去借高利贷。但最讽刺的是,他自己就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商人,在放高利贷方面,夏洛克都只能算是小弟弟:法定的借贷利率是五厘,他却把利率提高到两分五厘。提高到正常的五倍也就算了,借款人还贷时还总趁人之危。别人问他借3000金币,他却用一些破铜烂铁来充当3000金币给别人。并且这些破铜烂铁多半还不是他自己的,应该是有人被他逼得倾家荡产的时候拿来抵债的。

阿巴贡简直就是一个2.0版的夏洛克,并且同时还是一个plus版的。

还有一个吝啬鬼,是法国作巴尔扎克的名作叫《守财奴》,原来这部作品的名字被翻译做《欧也妮·葛朗台》,因为欧也妮是整部小说的主线。但其实整部小说主要是讽刺和批判老葛朗台这种人的,只不过是借欧也妮的故事来达到这个目的。以前中学语文课本有一篇这部小说的节选,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欧也妮·葛朗台

关于老葛朗台,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形象:

两眼发光,发出来的都是黄澄澄的金色的光;头发也是黄白相间的金银色;

一年四季只穿一双袜子,一条短裤;

一年只理两次发,一副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

别的吝啬鬼对财富都只是吝啬抠门而已,但老葛朗台不一样,他对金钱的追求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老葛朗台本身只是一个箍桶匠,但因为走了狗屎运,继承了三笔遗产,所以变成一个大富豪了;但即使那么富裕了,他还是坚持住在阴暗潮湿的房子里。老婆生病了,不是想方设法给老婆治病,而是总担心给老婆治病会花自己的钱;老婆死了之后,逼着自己的亲女儿放弃自己对母亲的那一部分遗产的继承权;

关于他对金钱的疯狂小说中有这么几个情节;

这老箍桶匠偶然间看到了女儿的定情信物,一个金梳妆匣;他看到之后,小说中是这么描写的: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都七十多岁了,见到金子还能这么“勇猛”,身子一纵,直接扑上去了。估计曹操见了都得感叹到:这是谁的部将?

老葛朗台80多岁的时候,身子终于瘫痪了,你以为这样就天下太平了吗?即使这样,他也会让自己的女儿去金库拿一些金币铺到桌子上,然后他坐在那里,盯着那些金币,目不转睛,一看能看好几个小时;

在他生命的最后的一刻,按照当时欧洲基督教的传统,神父拿了一个十字架让他来亲吻,但是当他看到十字架上镀的金子时,伸手就想去抓住那个十字架,这个行为让他直接一命呜呼了。

老葛朗台在生命的最后,给自己的女儿欧也妮交代的遗言是:把一切都照顾的好好的,到时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他死了也不让活着的人好好的。

最后要说的一个吝啬鬼是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作品《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死魂灵

这部作品为什么叫做《死魂灵》?你从作品里面对泼留希金的描写就知道了。

先看他的穿戴:长年累月穿着一件破衣服,上面沾满了面粉,后背上还有一个大窟窿。头上戴个帽子,像是村妇戴的那种。脖子里面围着一个东西,不知道是一个破袜子,还是一个腰带,或者是一个绷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肯定不是一个围巾。

泼留希金最大的嗜好就是收集破烂,积聚财富。清洁工应该是很喜欢泼留希金这样的人,因为凡是他走过的路,你根本就不用再打扫了。地上但凡是有一片破衣服,一颗生锈的钉子,甚至是一块碎掉的瓦片,他都要捡回家去。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个拾破烂的,收破烂的,但其实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富豪,他的仓库里堆满了财物。

但是仓库里的东西没几样好的能用的:粮食堆在那都快沤成肥料了,面粉因为放的时间太长都硬的跟石头一样,想用一点的话,得拿个斧头去劈。那些布匹,麻布已经腐朽的轻轻一扯就破了,根本就没法再用来做衣服了。但即使是这样,他宁愿让那些农奴饿死,也不愿意稍微多给他们一点食物。

在对待子女方面,泼留希金跟阿巴贡,跟老葛朗台他们老哥几个都半斤八两。

女儿结婚,泼留希金就送了一件礼物,那就是一个诅咒。儿子给他来信,想要点钱,同样是只给一些诅咒,甚至,即使儿子死在外面他也不在乎。

所以说,为什么把泼留希金称为“死魂灵”,因为他体内住着不止一个,至少有上千个死魂灵。早已经腐朽的无可救药了。

以上说的呢,就是欧洲的文学中的四大经典吝啬鬼。咱们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绚烂多彩,也有类似的吝啬鬼,最著名的就是清朝吴敬梓的作品《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提起《儒林外史》大家更熟悉的估计是范进。范进中举的那一段被节选进了语文书。你看,关于吝啬鬼的文学作品,很多都被选进了教科书,说明这个题材对批判现实社会极具意义。

儒林外史

严监生原名其实叫严大育,因为他是广东高要县的监生,所以被大家称呼做严监生。监生只是有资格在国子监读书的人,并不是一个什么正式的官职。这个监生比范进中的举人的含金量可差远了,所以范进中个举人都能疯掉。

严监生得了重病,快要死了,但是剩最后一口气总不断气,并且还伸手伸出两根指头,他身边的人都开始纷纷猜测:

“是不是还有两个重要的人没见?”

“是不是又两笔银子在哪放着没交代明白?”

“是不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比较挂念?”

问得严监生直摇头,都不对。

知夫莫若妻啊,最后还是他妻子赵氏说:是不是因为那盏灯里点了两根灯草,你不放心,怕费油?那我现在就过去挑掉一根。

等挑掉了一根灯草之后,严监生才放心的当时就断了气。

这一点跟老葛朗台死的时候交代遗言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你要是不挑掉一根灯草,他就算到了那边,估计也得天天给你托梦,让你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了,直到你挑掉一根为止。

以上文学作品中描绘的这些吝啬鬼都比较夸张,夸张是文学作品常用修辞手法。但是文学作品基本都来源于现实,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映射。有时候现实反而比文学作品要夸张。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金钱确实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核心。为了得到金钱,有些人根本就不管什么道德伦理甚至可以去杀人越货,无恶不作;那这就比那些吝啬鬼还要疯狂并且残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又都离不开金钱,一切向钱看,专心搞钱,似乎成了我们追求的方向。

当我们对钱这么痴迷,并且深陷其中的时候,就会被蒙蔽双眼,我们会忽略一些最基本,最本质的问题,那就是钱到底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我们手中的钱不能买土地,不能买房产,不能买吃的,不能买喝的,我们对钱还会这么痴迷吗?吝啬鬼们守财还会守的那么夸张那么执着吗?我们还会为了钱六亲不认或者众叛亲离吗?

如果我们的最终需要不是钱,那么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

在研究分析人的真正需求的时候,我们总会提到一个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老爷子。马斯洛对人的需求的研究是目前公认的比较科学和透彻的。

马斯洛

他把人们的需求建立了一个五级的金字塔形层级模型,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这个金字塔形的层级模型从底部往上依次是:

1. 生理需求: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基础的;

2. 安全需求: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3. 社交需要(也叫归属需求):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例子: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4. 尊重需求:自我尊重,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

5. 自我实现需求: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金字塔型需求层次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层次的需求中都没有金钱这一项,这说明金钱并不是我们的最终需求,只是我们实现需求,达到我们目的的一个中间物,一个工具,而不是终极目标。

我们的很多需求都需要依靠外界物质来辅助实现,比如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我们需要食物,需要水。在我们需要食物的时候,在原始社会时,我们需要去打猎,去树上摘果子。但现在我们一般是从市场中来获取。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金钱,学名叫货币,又是整个市场运转的核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从市场获取商品最主要的工具。因为我们获取满足需求的各种物质离不开金钱,久而久之,就使很多人把目光都集中在了钱上面,觉得拥有了钱就拥有了一切,拥有了整个世界;而胡略了事物的本质,从而忘记了,没有劳动,没有生产,就没有商品,就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更不会有钱这种东西。钱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上层建筑,从来都不是支撑一切的基础。

虽然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不要忘记了,从来都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沙中建塔是永远不可能长久的。先有劳动,有商品,才有的钱。

犬文学常识积累公众号,古代刑法的文学常识是什么,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在这里分享生活乐趣,表达意见主张,找到实用的生活信息,y讽非的世界观92224,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威尼斯商人吝啬鬼(威尼斯商人吝啬鬼形象)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