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杨利伟人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绥中县人,中国党员,大学文化。1965年6月21日出生在绥中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2003年11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主席为杨利伟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航天英雄”证书。2008年7月,杨利伟被授予少将军衔。2010年5月15日吉林大学校长宣布,聘请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为大学生人生导师,希望杨利伟通过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让更多的学子从中得到启迪。,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杨利伟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他的妻子是张玉梅,儿子是杨宁康。

  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歼击机、强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

艾美特电风扇

  经过5年多的训练,他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3年7月,杨利伟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1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主席为杨利伟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航天英雄”证书。

  2005年8月19日,俄罗斯联邦航天署授予杨利伟一枚“加加林勋章”,以表彰他在载人航天飞行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为中俄两国航天合作方面所做的努力。

  2004年12月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小行星21064是以杨利伟来命名的。

  2009年9月14日,他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杨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而看了《铁道游击队》后,他就一直梦想做火车司机,却没想到后来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要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的一名学员。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竟然将战机开回了基地,因此荣获了三等功。

  1998年1月,杨利伟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杨利伟开始了航天员的训练生涯。

  当时,要学的课程非常多,天文学、天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心理学、外语以及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有关知识等都要学,涉及30多个学科、十几个门类。比在飞行学院学习要难上几倍、几十倍。

  好多知识是杨利伟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掌握这些知识对他来说非常困难。不过,由于他肯于吃苦,善于钻研,基础理论学习结束时,杨利伟的成绩是全优。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特殊的身体素质,接受严格的特殊训练。

  在普通人看来,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对于要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来说,太空不仅神奇美妙,而且又是残酷的。这里没有重力,没有氧气,没有水,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要素。而为了进入太空,航天员要在密闭狭小的飞船里经历超重、失重相互交替的过程。 要克服这些障碍,除飞船必须具备适合人生存的条件外,航天员必须进行航天环境适应、任务模拟、救生与生存等专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是航天员训练中最为艰苦的,是向人的极限能力挑战。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飞船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球时,超重值将达到8.5个G,即人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近10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要“飞天”,就必须通过训练来增强人的超重耐力。

  杨利伟在训练中并不蛮干。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及时与教员沟通,总结经验,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使一些极具挑战、严格的训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

  2003年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走去,请示出征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庄重下达了出发的命令――这是杨利伟历经磨练征服太空之旅,是一次英雄出征,是一次伟大出征。

  2003年10月15日晨,杨利伟进入飞船,按照规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射前的各项检查。 8时59分,0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火箭即将点火。指挥大厅里充满紧张气氛,许多观看飞船发射的人,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间仿佛凝固了。

  杨利伟在飞船内安稳地目视着前方,静静地等待着那辉煌一刻的到来。医学监视仪器显示,杨利伟的心率:76次/分。据国外有关资料显示,发射前航天员因为激动或紧张,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达到140次/分。

  指挥大厅里传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这时,屏幕上出现杨利伟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的画面。全场顿时掌声雷动。飞船起飞了。飞向了太空。从飞船的舷窗往外望去,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

  飞船进入了太空轨道。这时,杨利伟突然感觉到身体似乎要飘了起来,他清醒地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来到了太空。在他还来不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时,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他意识到这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出现的一种错觉,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很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他用平时训练的方法,凭着顽强的意志,强迫自己在意识上去对抗和战胜这种错觉,很快就调整过来,恢复了正常。

  飞船在飞行。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的美丽家园。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

  飞船绕着地球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他不由得从心里腾升起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为中国人飞上太空感到骄傲。他郑重地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飞船飞行到第七圈时,他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飞船绕地球飞行第十四圈进入了返回阶段,这是整个飞行的最关键阶段,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飞船要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穿越“黑障区”,船体要经受2000多摄氏度高温的考验,航天员要承受比发射升空时更为难受的载荷冲击力。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有人曾问他:“在进入‘黑障区’这个最危险的阶段时,你心里想过什么?”杨利伟答:“亲人和战友。”

  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时已是晚上。21小时太空之旅的极度疲劳尚未消除,他就给训练航天员的教员们一个个打电话,向教员们汇报自己在太空的情况。而此时电视里已全是他的新闻和形象,他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11月7日,当祖国和人民给予航天英雄杨利伟以最高荣誉时,杨利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光荣属于祖国,光荣属于人民,光荣属于千万个航天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将继续努力工作,时刻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交给我的任何任务!”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中国自行研制的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进入太空,经过20多小时的太空飞行,于16日6时23分成功返回地球并自主出舱。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由此成为现实,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中华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1、“我有信心完成中国载人航天的首飞任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2、“学习远比大学时严得多,而训练强度也比当飞行员时高得多。”――――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回忆长达5年的航天员学习、训练经历。 3、“我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出征前受到国家主席接见时的激动语言。 4、“我感觉良好。”――――15日上午顺利进入太空后,对地面说的第一句话。 5、“我一定努力工作,把后续工作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15日下午,在与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进行“天地对话”时说。

  6、“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问好,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从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轨道中发出问候。他同时在飞船舱内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7、“景色非常美!”――――15日晚间与家人通电话,对妻子张玉梅发出的航天感慨。 8、“味道好极了!”――――在与家人通话中,对8岁儿子杨宁康发表自己对航天食品的意见。 9、“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非常好!”――――在通话中向家人描述从太空中看地球的感受。 10、“我在这里想对祖国说,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15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度公开亮相时说。

  11、“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我们无论是谁去执行这次任务,都代表着祖国和人民去实现这一理想。我们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飞行程序和操作,以及如何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这次任务。”――――在谁将担任首飞航天员的谜底尚未最后揭开时,回答记者“你们现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的提问时表示。 12、“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我会发扬我们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军旗增彩。”――――回答《报》记者提问时说。 13、“我很有力!”――――16日早晨,“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返回着陆后,与总理通话时,对总理关切问候的回应。 14、“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一天。”――――迈出舱门面对欢呼的迎接人群时说的第一句话。 15、“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接受完身体检查、即将登上前往北京的飞机时,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21小时“太空之旅”。

  “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2010年5月由出版社推出。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杨利伟的文笔生动、朴实、流畅、大气,既有对故事的生动描述,也有对自己的感觉、感情的细腻解剖。他的父亲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杨利伟小时候非常爱看书,他写过一篇作文《我见到了周总理》曾入选了作文集。 《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从中,我们可以读到: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以及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选对池塘钓大鱼:技巧分享轻松钓大鱼(池塘钓鱼的技巧及装备选择建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杨利伟人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