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可复制的方法论(可复制的方法赚钱)

  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可复制的方法论(可复制的方法赚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可复制的方法论(可复制的方法赚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互联网商业模式,大都是包含产品、流量、转化率 3 个元素。即,为一个产品,找一片流量,产品通过在流量里销售转化,最终挣钱。

  当文章、视频没人看,内容传播能力也不行时,就需要上新的手段,去获取更多流量。这样才能挣钱(比如:卖广告、卖货)

  比如,有人看完文章(病毒)会分享给朋友,其他人看到后继续分享,实现裂变;又或者是让用户通过邀请特定数量的朋友,免费获得某个产品(病毒),即任务宝裂变。

  在病毒传播学里,有一个专门衡量病毒强弱的指标—— K 因子,即每一个用户能带来多少个新用户。

  提升感染转化率:找到目标人群一定会想要的东西,这是裂变的发动机——没有好产品,用户根本不行动。

  在之前写的一篇《那些 7 天涨粉 1w+ 的大牛,不会告诉你的事》里(点击下划线可看),我有复盘选品环节的得失。

  之前公号 @增长黑盒 做过测算,在微信中,当 K 因子 >= 6.7 时,微信会封杀裂变活动。

  因为做的是任务宝裂变(邀请特定数量的朋友,免费获得某个产品),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找到一个低风险又不失传播力的邀请人数规则。

  而且真实情况一定比这个更小,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分享,也不是每一次分享都能带来新用户,整个裂变风险就下来了。

  但如果先让 ta 邀请 4 人,当任务完成后,ta 会意识到只要再 2 人又能得一本,此时会非常有动力继续邀请。

  比如我最开始的病毒,选择的是尿不湿,结果发现一天内,自然新增的 50 位粉丝里,只有 2 人回复了关键词参与活动,活动参与率 4%。

  有了病毒、明确了释放病毒的流程。下一步,就是建立一个疫情监控室——用数据跟踪整个裂变模型的效率。

  在选择裂变工具时,我调研了多家。坦白讲,在微信生态做裂变的工具非常多,且同质化严重。但媒想到吸引我的点,在于微信订阅号的裂变体验最好(我是在订阅号做的裂变):

  一般的裂变海报,海报上的二维码和此张海报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就能知道有多少人,通过这张海报关注了公号。进而知道某个用户成功邀请了多少人。

  但因为某些技术原因(微信官方不开放接口),只有服务号能实现海报和二维码的一一对应。因此订阅号上的裂变海报,一般只能通过邀请码实现,即一个海报对应一个邀请码(一串数字)。

  但在测试中,我们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用户压根就记不住这串数字,直接导致裂变停止。

  裂变时,客服的精力不应是机械性的发奖品;而应该放在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识别粉丝的不爽(不爽的粉丝会举报)。并提炼问题话术,添加进机器人。

  既然要影响用户行动,那么完全可以借用心理学的知识。上面的 6 点,都可以用在海报设计里,比如我其中的一版:

  而且海报的主标题(“限时 0 元领”)一定要字大,大到在朋友圈不用点开图片,就能看到字的那种。

  因为用户满意度 = 实际感受价值 – 预期。所以通过这个小技巧,收到奖品的用户就非常爽,体验翻倍。因此投诉风险大幅下降,他们也更愿意参与后续活动。

  至此,经过设计病毒(选品、裂变规则)——> 释放病毒(裂变流程)——>建立疫情监控室(数据看板)——>监控(裂变)工具——>包装病毒(海报设计)——>风控(超预期)。

  因为真正难的,不是找一个方案照着做。而是就着一个方案雏形,不断调试方案,直到找到与自己资源、人群高度匹配的方案。

  所以第一波裂变,不建议以增粉为目的,而应该以跑出各裂变环节的数据为目的。这才能让之后的增长,有一个靠谱的起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可复制的方法论(可复制的方法赚钱)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