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谁能帮我找一篇有关赣州的民俗调查??

  客家民系很讲究古风,有很多传统习俗。年初一吃羹汤,正月二十“天穿日”做米果糖食,二月十五日花朝吃擂茶,惊蛰炒豆子,清明染青精饭,立夏酿豆腐吃米粉肉,端午节粽子鸭蛋,六月六烧酒狗肉,新谷登场荐新,七月七乞巧吃瓜果,中元节杀鸭祭祖先,八月中秋花月饼剥芋头,重阳薯包米果,十月初一糯米油糍,腊月初八腊八粥,二十四送灶神过小年,除夕油炸糍粑……。过年过节如果没有这些,就没有节日气氛。这些习俗,还寓教于乐,灌注了很多知识和期望:年初一吃羹汤,有葱、蒜、芹这些青菜,葱表示聪明灵通,蒜则表示精打细算花销得体,芹是要求一年勤劳年年勤劳。惊蛰炒豆子是提出灭虫,炒豆如炒虫。中秋剥芋头喻剥鬼皮,带有宗教色彩。

  古代遗留下来的风俗,有的渐渐不合时宜,须予改进。比如,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而客家的喜庆宴席周到趋于繁琐,殷勤接待趋于疲劳“轰炸”,一餐饭有的长达数小时,先茶点,继面点,后冷盘,最后热菜,茶点面点与正席之间百无聊赖,客套话反复讲过,初次见面的人都成了熟客。

  赣南客家吃的禽蛋主要是鸡蛋和鸭蛋,而又以吃鸡蛋为最多。近几年出现了吃鹌鹑蛋的。吃禽蛋的习俗据传说是图腾崇拜的遗存,或者说是图腾崇拜的传承。自古以来,城乡家家几乎都养母鸡,都有鸡蛋,鸡蛋又很富含营养成份,吃蛋又很方便,所以,婚丧寿床,怀孕产儿,贺喜送礼,亲友吃请,礼尚往来,都少不了用禽蛋作为礼品和食品。但煮蛋方法很多。煮给不同人吃有不同的煮法。

  赣南城乡的习俗是不管家境贫富,家里来了客人,总少不了要煮几个蛋招待客人,这是一种客气,也是一种礼节。至于怎样煮法,这就是看什么客人和在什么场合了。外婆给外孙吃带壳蛋,即连壳放在开水中煮熟的,俗叫芋头蛋和石头蛋。丈母娘给女婿吃的是酒蒸蛋和酒炖蛋,酒是糯米制作的甜酒娘。给年轻人和正在恋爱的人吃的糖水蒸蛋,取意甜甜蜜蜜。主妇给一般人吃的是偏蛋,即把蛋敲破去壳放在开水里煮成的糖心蛋。所谓糖心蛋是指蛋黄未曾完全凝固的。主妇给客人下饭的则是荷包蛋、油炒蛋或桂花蛋;老人吃的则又是冻糕状的豆腐蛋。宴会席上的拼盘是皮蛋,汤菜是酸辣蛋汤或蛋花汤。此外,家人外出远地(如升学、参军、经商、做工等)临出发前也要吃几个蛋(煮法看出外者定),以示圆圆全全,大吉大利。

  还有一种常见的习俗,即孕妇和产妇要吃很多蛋。妇女怀孕三四个月时,其母要给她送蛋,俗叫瞧胎。瞧胎的蛋也有送一百多个的。产后其母还要送几次蛋去。产前产后,共计送蛋几百个。产妇吃的是油炒蛋或油煎蛋,并要放生姜末或生姜丝,取其暖性。旧时产妇坐月子期间,必须餐餐吃蛋,以加强营养,滋补身体。同时,小儿三朝时要给亲友邻居散红蛋,带壳煮蛋熟后染红色,谓之红蛋。散得多的要花几百个蛋。小孩过生日,还要请亲人吃生日蛋糕。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要吃咸蛋。有“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的俗语。意在补夏强身,劳动有劲。因为立夏开始进入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热天容易掉膘退瘦。俗传,立夏吃蛋,叫做“补夏”,使人在夏天不会消瘦,不减轻体重,劲头足,干活有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谁能帮我找一篇有关赣州的民俗调查??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