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全诗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上写的,也是他最喜欢的一首诗。他的诗大多是豪放不羁的,但是也有很多婉约的诗句,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很深,不能淹没我的情意,但是汪伦送我的情意更深。这样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让人记记住。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李白写的这首诗,实际上是在讽刺当时的官场现状。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译文: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舒适。但别忘了我们还有个邻国——日本。客人来了,倒酒好好招待,同坐在酒桌边,比比划划共讨如何对付日本.。又是兵书又是宝剑,这只是想为国杀敌.。封侯与否无所谓,我只是想海上清静点。

  拿破仑小时候,叔叔问他,长大了想要做什么?拿破仑回答,想让法国再次崛起,建立一个帝国,并成为这个帝国的皇帝。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19岁的戚继光在读兵书时,于空白处无意中写下的《韬钤深处》一诗中的两句话,而他,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那么,戚继光是什么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当时年仅19岁的青年戚继光,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曾经担任都指挥使,后入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中任坐营长。

  不过清军因为长时间缺乏外敌的威胁,清廷对它的赏赐极厚,自身要求又不高,逐渐腐化堕落,清朝中后期的火器营就成了一个不再革新技术,甚至有所倒退的摆设了。

  嘉靖36年,倭寇进犯浙江的瑞安、临海、乐清,戚继光没有能及时的援救,因为是道路阻塞的自然原因导致的,就没有定罪。

  没过多久,机会来了,戚继光与俞大猷的兵士合兵一处,在岑港包围了贼寇汪直的残余势力。但贼寇势大,又占据着山险,像只乌龟一样龟缩在防御阵地,任你怎么挑衅,就是不出来。

  正在调查审理这件事时,戚继光和俞大猷又抓到了汪直,因此官复原职,改为守卫金、台、严三个郡县。

  戚继光在这几场战斗中,认识到本身的军队战斗力很普通,而义乌、金华等地的民风彪悍。请求准许招募了3000人,教他们刺杀,灭敌的本领,想方设法给予了精良的作战装备。

  又因为南方沼泽众多,平原相对较少,不利于骑兵的发展,便因地制宜改造了适合地形的阵法,一头两翼一尾,协同配合,可攻可守的,鸳鸯阵,就是那时创立的。

  兵械、武器、舰船都精心改良更换上了。武器,军士的素质的提高,在战场上就所向披靡了,“戚家军”因此而名震一时。

  嘉靖40年间,倭寇大肆抢掠浙江的宁海等地,戚继光在龙山这个地方又一次把他们击溃,追到了雁门岭,倭寇又逃窜到了台州。戚继光带领军士亲手击杀了寇首,倭寇残余势力逃到瓜陵江,慌不择路,大部分溺死了。侥幸逃脱在遭戚家军在仙居岭拦个正着,这一支倭寇全军覆没。

  之后戚继光九战九捷,俘虏、斩首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倭寇数千。将领牛天锡、卢镗又在温州、宁波打败了贼寇。浙东倭患全部被平定,戚继光因功连升三级。

  此后的十多年中,戚家军都在平定倭寇,收效明显,倭寇损失惨重,成了过街老鼠,直到街道基本整洁干净,再也见不到几只老鼠了。

  戚家军剿灭倭寇的成绩斐然,盘踞在东南沿海半个多世纪的倭患终于清除,倭寇再也不敢,也不想来试试戚家军的刀刃了。

  由南向北,转战镇守北方边境,抗击游牧部族的侵犯,保障了北部边疆的安全与稳定,护卫了边境的和平发展。因战功升任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成为了明朝中期的著名战将。

  在这有个不为人知的知识点就是,海禁,所谓的闭关锁国,其实从明朝时就开始了一段时间,后来有所解除了。

  为了防范张士诚这样的走私土豪士绅的出现危及统治,朱元璋曾下旨“片板不得下海”,只不过在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开始解除了部分海禁,允许有一定条件限制的海外通商。

  明朝时虽然很强大,但是在当时的东南沿海,倭寇横行。当时的倭寇在东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最开始倭寇只是日本九州岛沿海一带的庄官、大名、失业民众等中低阶层,14世纪初期,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战败的一方,南朝领主退守一隅,无事可做,组织了手下的武士武装劫掠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明朝初期,海防稳定,嘉靖初期,日本海盗与徐海,王直等中国海盗相互勾结,在福建、江浙一带劫掠乡镇城县,东南沿海倭患大起。

  明廷多次委派了官员经营海防,但是派过去的官员要么贪图享乐,要么贪生怕死,军士整体素质又未加训练,收效甚微。

  东南一带沿海的人们,生活在倭寇的阴影之中,倭寇不绝,因此年轻时期的戚继光,才有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样的感慨。

  戚继光阅读兵书,在兵书空白处无意中写下的两句话,可以说,这是很无心,随意的一种创作,却真实地反映了少年戚继光的理想:

  面对骚动不安的海疆,戚继光的内心,充满着一种紧迫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再是简单地实现光宗耀祖,扬名的愿望,更多的是书生意气,为国为民的理想。

  嘉靖后期时,俞大猷、戚继光、邓子龙等将领先后平定了福建、江浙、广东的倭寇海盗,倭患终于从有到无,不再出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全诗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