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时间(2035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

  80年代的倒腾地区差价,90年代的进出口贸易,2年后的房地产异军突起,2010年前后的互联网井喷

  中国有两次婴儿潮,一个是1963年-1970年,现在这些人已经步入老龄化,也正是这拨人造就了1985-1990年的第二批婴儿潮,国家卡着这批人逐渐开放了二胎,只不过收效甚微,如今,这些85后的女性也逐渐离开了最佳生育年龄。如今生育率下降加上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我们的老龄化程度比起其他发达国家,恐怕还要严重。

  我们人口结构已经向倒金字塔的形态转变,有些人喜欢用日本的现状对比中国未来,确实这两者有相似之处,日本的经济泡沫在上世纪90年代破灭,与日本人口周期基本一致,1998年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大幅度下滑,同年GDP也开始不到1%了,整个日本进入通货紧缩的状态,老百姓不消费,企业不扩产,大家工资也不涨,20年前折合人民币25的田野拉面,20年后居然成了20块了,紧缩是一种比膨胀更难受的货币现象,大家还记得《断舍离》吗,这本书的畅销恰恰说明了紧缩的社会现象,大家减少欲望和杂念,把一切不必要的东西从生活中剔除,从上到下都想着怎么省钱。

  但中国和日本不同之处是,日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中国有政策导向所致,我们的潜力肯定比日本要大。

  失去人口红利,我们会面临消费力不足,养老成本高,延迟退休等等问题。看另一边的英国,50万人集体大串休,不就是因为延迟退休到65岁闹得嘛。

  人口减少,第一个影响,大家可能想不到,那就是种花家“物”博不博,不好说,但是“地”是真的大,好多人觉得中国5亿人正好,那请问,人少,空出这么多地方,你愿意住边境还不包邮的地方吗?当人口减少,优质人才也随之减少,各大省份早早的就开始花样百出的抢人才,以后城市分化只会更加严重。

  其次,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45岁都是一个消费力的转折点,日本自从1995年60岁以上人口,超过25岁以下的人口之后,整个国家的消费力就徘徊在零了,按照推算,我们三年后就会出现60岁以上人口,超过20岁的情况,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所以人口红利消失,消费首当其冲的下降,有可能带动经济也开始走下坡路。

  最后,就是大家最不想看到的“延迟退休”,日本上世纪末就重度老龄化了,之所以劳动力还没崩溃,就是执行了延迟退休,现在已经延迟到70岁,真是“活到老,干到死”,还有英国,50万人走向街头抗议延迟退休到65岁,欧洲很多国家都嗤之以鼻,闹个P,像西班牙、荷兰、捷克、意大利早就是65岁退休了,福利最好的芬兰、瑞典,都打算将退休延迟到67岁了,随着人口结构失衡,大伙迟早都是“延迟退休”走向。

  未来我们必然失去人口红利,虽然大家鄙视人口红利,觉得这不过是对廉价劳动力的压榨和剥削,早晚都得失去,可之后如何发展,才是我们所关心的。

  我们再次针对前面说的,想象我们有什么独特的解决办法,首先中国很多老人并不是“没有金钱来源+社会累赘”这样的刻板形象,老年保健品市场火爆就能说明,我们的老一辈人既保留了勤俭节约的传统,又赶上了人口红利的风口,本身就是一部分社会财富的掌握者,老年经济会在很长时间都是中国发展特色。

  同时,医药行业在经历三年疫情之后,迎来了更大的起点,老龄化肯定会加速医疗行业的发展,在社会福利的辅助下,像养老产业的潜力也非常巨大。

  发达国家让人眼红的高福利,从来都不是靠本国低廉的劳动力创造的,也就是说:不是靠人口红利,而是人才红利,他们在世界整体的产业链中占据上游,再把产品倾销给工业体系落后的国家,赚取高额利润,人口红利丧失,我们丢失10个底层工人,如果保留5个工程师,这个数量可能就会比全世界加起来都多。再加上产业会升级,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完成,哪怕人少了,但平均就高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不算坏事。

  不管我们如何担心和无畏,都不得不承认,我们人口结构的变化确实比较急剧,我们从偷偷摸摸生,到现在撂挑子不生了,区区十几年的变化而已,也许下个十年,三体人就来了,管他那。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时间(2035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