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中国禁用字(英国禁止中国使用的一个汉字:被误会二千多年甲骨文为其“洗白”)

  中国禁用的字:如shā、掳、坏、奸、恶、狗、熊、猪、下、低、矮等字乞 恨 荒 冗 戒枝 梅 霜 雪 亭阎 忧 止 终 难艰 牢 累 辜 悔暴 战 宰 屠 玉贞 王 大 君 玉鏖 毳 酆 夔 甪衢 巘 懋 鼐 翥弼 禁 抵 祀 祚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了许多独属于中国的瑰宝,汉字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个。

  每一个汉字都会铭刻着一段中华儿女的历史,每一个传下来的汉字饱经沧桑,历经数千年岁月,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

  汉字的绝妙对于外国人来说丝毫没法理解,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为了表示自己对侵略者的不屑,用“夷”这个字来形容他们。

  早在明朝末年,英国人就率领军队进攻我国,企图在明朝大厦将倾之际渔翁得利,英国一名上尉率领数艘舰艇攻入海岸线,不过不久就被明朝的边防部队所击败,经过中英双方的协商,英国方面向中国赔偿了2800两白银,这也是我国对英的重大胜利。

  在英国资本主义势力发展强盛后,对中国又虎视眈眈,准备用武力开辟对外市场,于是就有了胡夏米事件。

  当时在东印度公司广东商馆中任职的胡夏米受到公司的派遣,在我国沿海从事间谍行动,刺探我国的军事布局,而在中国生活多年的他深知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中国海军的实力,所以他多次向英国大臣建言献策,敦促以武力进攻中国。

  最终第一次yā片战争爆发,英军的登陆地点就是在参照胡夏米所提gòng的信息而选择的,在他的活动中,胡夏米获得了很多中国的文化知识,尤其是语言文化知识。

  在后续的谈判中,清朝对英国谈判人员的称呼都是以“夷人”为主,英国人对此没有感觉,但是深谙中国文化的胡夏米知道这是对外国人的蔑称,这也导致了后续一些事件的发生。

  在胡夏米提出了这个异议后,英国人员并没有对此引起特别大的重视,但是在此事过去了十几年后,英方又再一次提起,要求中国对英国的文献中不得出现“夷”这一字。

  当时,在第一次yā片战争中清政府虽然战败了,但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制度各方面都很优秀,远比英国更先进,称呼外国人为“夷”更是我国的传统观念。

  我国官员对此也表示很不屑,肆意干涉我国的文化,这对中国人来说无异于是胡搅蛮缠,所以清政府没有去理会他们的“诉求”。

  但是yā片战争却为此事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在法国、俄国等国家看到清无能之后,决定插手,获取更多的利益。

  第二次yā片战争爆发,清朝政府面对多国联军又吃了一场大败,和俄、英、法、美等国签订了耻辱的《天津条约》。

  这一战也彻底打消了清政府的傲气,对于英国人的要求也是一一应允,对西方人的称呼也逐渐从“洋夷”改成了洋人,甚至是洋大人,这一修改可谓是近代史上中国遭受的一大文化侵略。

  “夷”字最早指代的是什么?根据资料记载,“夷”最早的本意是我国古代的东方民族,后来泛指除了华夏以外的少数民族。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称呼外族人的词语,包括了东夷、南蛮、西狄、北戎等词,但在这几个字眼里,“夷”的使用最为广泛,这也被普遍用来形容概括一切外族,曾经在历史上也有过华夷之辩,在这场辩论中,人们就将中华民族与外族做出了简单的划分。

  所以从中华文明演变的历史上看,“夷”就是一个单纯的贬义字,所以在正式的外交场合称呼对方为“夷”,确实是不妥当的,但是从中华民族的情感上看,称呼侵略我们家乡的外人为夷,就显得更为贴切。

  “夷”字在什么时候创造,对人们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根据考古发现,“夷”最早出现在甲骨文字里,所以甲骨文是第一首的资料,要探寻它的本意,得从甲骨文入手,在诸多学者的研究下,解读出了甲骨文中“夷”的内涵。

  甲骨文中的“夷”字,是由矢和弓组成的,不带有贬义的色彩,更多的则是一个偏向中义的字,夷还指代东方民族,可能与东方民族的善射有关,至于如何在历史演变中从一个中义词变成了贬义词,被误会了两千多年,却无从得知。

  透过一个“夷”字的前世今生,就可以明白它的意义,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每一个汉字都是属于我们民族的瑰宝,一笔一划的文字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中国人使用汉字天经地义,汉字虽然众多,但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对于我们而言,一个都不能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中国禁用字(英国禁止中国使用的一个汉字:被误会二千多年甲骨文为其“洗白”)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