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史上最残酷的十大战役(史上最惨烈的战役)

  在数千年的古代史中,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大小战役,有战争就有流血牺牲,就有成败,这是必然,也是规律。但是纵观数千年古代史无数大战,最惨烈的大战有10次,当然实际上更多,“说历史的女人”在这里的计算只是一个约数,不是定论。不过这10次却在古代史上都很有名,有的参战人数规模近百万,伤亡之众达数十万。

  参战双方:楚军项羽和汉军刘邦。双方主帅:汉军方面,刘邦亲自来到前线坐镇后方,前方统兵主帅为韩信,待命将领有周勃、柴武等。楚军方面的统兵主帅是项羽本人。

  双方参战人数的规模:刘邦方面人数众多,单是韩信统领的前线主力大军人数都有30万之众,刘邦的后方以及周勃等人带领的人马约有十万左右。楚军项羽所率之众10万左右。

  双方的情况:汉军方面是在鸿沟协议之后违约追赶,所以在各方面都优于楚军,比如部队的士气、以及军粮补给、兵员数量等。而楚军则是在粮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被迫签订了鸿沟协议,所以楚军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军粮严重短缺,第二是士气严重受挫。

  结果:如果以韩信所率30万主力和楚军10万来计算的话,汉军是在各种情况都优于楚军的情况下,又在士兵的数量上以三倍优势高过楚军。最终,虽然楚军统帅项羽是一代战神,经过多次突围苦战,也无力挽回这种败局,尤其是夜里四面的楚地之歌声所引发的思乡之情。士气瓦解是楚军兵败之根本。所以项羽兵败之可惜,难道没有天意的原因吗?

  参战方本是三方,但因刘备和孙权联合,结为同盟合二为一,即两方力量:曹操和孙刘联盟军。双方主帅:曹操方面是曹操本人亲自统帅,孙刘联军则主要由周瑜统帅。

  双方参战的兵力:孙刘联军有5万(孙权方面是3万多一点,刘备方面是2万),曹操方面约为20万,实际上应该没有这么多,不过15万左右。

  双方的情况:曹操所率部队多为北方部队,虽然其中有一半左右的荆州降兵,但毕竟刚刚投降,配合起来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其次,北方人到南方,多有水土不服,士兵一大半都生了病。第三,因为长途运输,曹操当时的粮草也出现了问题。第四曹操方面的部队不善水站,在赤壁曾与周瑜方面有过一次江上遭遇战,但是大败。而孙刘联军多为南方兵,擅长水战,其次在他们的地盘,他们的粮草也没问题,第三他们以逸待劳,容易发现曹军的纰漏。

  结果:虽然双方人数对比差距很大,曹军是孙刘联军的三倍到四倍,但仍然以失败告终,曹军方面在疾病和大战之后,伤亡的人数过半,不过多数为荆州当时的降兵。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曹操赤壁惨败,但却元气不伤,很快就能发动潼关之战的原因。

  参战双方:跟赤壁有点像,本是三方势力,黄帝、炎帝、蚩尤,但因黄帝和炎帝联盟,所以就成了两方势力,即黄炎联盟军和蚩尤部落。双方主帅也是这三人。双方参战兵力没有显示,但在65余年前的部落时期,人口数量本来就少,估计参战人数不会多。战役结果蚩尤战败,黄帝和炎帝取胜。另外这次大战的历史意义,此战被誉为华夏民族从野蛮时期向文明时期的转型之战。

  双方的情况:袁绍方面是主动进攻方,兵精粮足,士气饱满,胜算是最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悬念的。而曹操方面是防守方,士兵和粮草方面都不如袁绍,曹操也对此很清楚,所以虽有雄霸之志,但在中间也气馁过。而且曹操方面的很多臣属都认为曹操必败,于是纷纷暗中向袁绍写信抛媚眼,给自己谋后路。

  结果:俗话常说,战机瞬息万变,战场上的胜败也同样因此而改变。曹操在坚守中等来了救星许攸,用一把大火烧光了袁绍的乌巢之粮。再加上袁绍本人统御不当,惨遭大败,带着11万大军乘兴而来,最终死的死,伤的伤,投降的投降,损失十万之众,袁绍本人逃回冀州的时候,仅8人。此战堪称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之战。

  参战人数:联军方面的人数经过后来的测算,大约为4到5万之间,而商朝方面则有17人之众,但史记记载为70万,这个数字被史学家否定。

  双方情况:周联军人数虽少,但全是精锐部队,而且都经过严格训练和周密的排兵布阵训练,尤其是那三百精装战车。而商朝的部队则是临时组建开赴牧野战场的,而且这支部队人数虽然众多,但却由奴隶、战俘、以及商朝的正规军构成,所以它的统一性、协调性、配合度、战斗力都存在问题。

  双方情况:秦军虽作战勇猛,但系远征,在粮草补给方面并没有优势。赵军虽然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但系防守,一有有利地理优势,二有近在国门,后方通信粮草运输方便。

  结果:但赵军的统帅赵括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即防守上的地理优势,想尽快取得战事上的突破,但他的这一行为在战术上就输掉了。白起作为一代战神,不但善于统兵作战,还善于使用各种战术,结果赵括带领数十万赵军进入到白起设置的埋伏圈中,被分割围歼,最终降卒全被坑杀。秦军虽然伤亡也很大,但赵军前后投入的45万之兵却几乎全军覆没,而赵国也因此元气大伤。

  参战双方:前秦和东晋。双方统帅:前秦方面是苻坚、苻融兄弟,东晋方面则以谢玄、谢石、谢琰、桓冲、桓伊为主。但是还有一个人叫朱序,他的身份比较特殊,在早先他是东晋将领,但在379年投降前秦之后,他就成了前秦将领,然而到了淝水之战的时候,他又反水,助东晋击败前秦,所以也可以说他是名义上的前秦将领但实际上的东晋将领。在此介绍此人,是因为他是淝水之战的胜败转折的关键人物。

  双方的参战兵力:前秦方面规模可以说非常庞大,号称百万,但是实际上到达前线的有30万人左右,另外在各地往前线陆陆续续赶的有50万人左右。而东晋方面仅8万之兵。

  双方情况:前秦方面处于极盛状态,国家强大,再加上北方兵多勇猛善战,苻坚苻融又都是超级孟帅,但是北方部队来到南方也有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困难,那就是南北气候环境的差异都会对北方士兵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其战斗力。东晋方面在整体上都比较弱,不管是东晋朝廷还是东晋的国力,但是东晋有一个天然优势,那就是长江这道天然屏障,此外东晋此时还有一批能力出众的能臣。

  结果:前秦以优势兵力战败,关键问题出在两个人,一个是苻坚本人,一个是前面说的朱序。当时前秦和东晋隔淝水互相对峙,但是总这样干耗着也不是办法,苻坚想速战速决,有人建议苻坚后退一点距离,让东晋之兵过淝水,然后一战,苻坚同意,当时有人反对,建议苻坚还是守住河畔,苻坚不听,他认为等东晋之兵渡河过半,然后冲杀,于是苻坚开始后撤,东晋则开始渡河,结果还不能苻坚进行冲杀,前秦大军后方出了问题,因为那个叫朱序的将领令自己的部下大喊“前线大军败了,快逃啊”,如此导致前秦大军一片大乱。东晋兵则迅速过淝水,全力冲杀,东晋仅阵亡5之兵,而东晋方面主力军被全歼,其余投降、伤亡加起来超过一半。

  参战方:如果细分是好几股力量,如果简单来看,只有两股,一是诸侯军,一是秦军。双方的主要统帅,秦军是章邯、王离,诸侯军主要是项羽。

  双方参战士兵:秦大军有40万之众,诸侯军分为两部分,其他诸侯军有10万,楚军有5万,核心作战部队也就是项羽所统领的楚军。

  双方情况:秦王朝虽然在秦二世的时候,已经失去天下人心,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秦军善战,而章邯王离都是名将,在围攻巨鹿之前,秦军是不断大胜,士气饱满。而诸侯军方面作战能力显然不行,尤其是其他诸侯对章邯所率秦军不但没有勇气对战,更是吓破了胆,唯项羽是敢于大战的。

  结果:项羽率军过河,破釜沉舟,全军仅带三日之粮,猛战秦军,九战九捷,秦军大败。后来章邯率众20万投降,但其降卒全被坑杀。

  把这场大战放在这里,并不是因为它的历史名声和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它败得太惨太可惜。当时安禄山大军一路高歌杀到潼关的时候,遇到了阻碍。当时唐朝方面启用的统帅是哥舒翰,哥舒翰也是唐朝名将。哥舒翰带领20万大军镇守潼关,哥舒翰来到潼关的时候,对潼关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不过他采取的战略是固守,然后耗安禄山叛军的士气,再等时机出战。按说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当时的名将郭子仪、李光弼都认为固守潼关是上策。但唐玄宗是个昏聩的皇帝,听信奸臣之言,逼迫哥舒翰出战,哥舒翰出战前大哭,结果20万大军被安禄山叛军伏击或围歼,死伤极其惨烈,生还者仅8人。潼关失守。

  参战双方:蒙元和南宋。双方主要统帅,蒙元为张弘范,南宋方面是张世杰。参战人数:蒙元是2万精锐,但蒙古军仅1千人,战船为4艘,南宋方面为20万,但其中包括士兵、官员、还有大量老百姓,战船为1艘。这次大战的结果在历史上影响极大,因为张世杰统军出现失误,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大军大败后,张世杰突围而走,但留下了十数万的百姓无路可走,而南宋臣民又不愿投降蒙元,于是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跟随跳海的臣民不计其数,大海之上十万尸体,惨不忍睹。南宋宣告灭亡。

  结语:这十次大战,都很惨烈,每一次胜仗都令人热血澎湃,但唯独最后一次战役,蒙元的胜利没有带来激情满怀,反而是南宋陆秀夫等十万之众的尸骨所引发的无尽悲壮之情。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史上最残酷的十大战役(史上最惨烈的战役)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