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七寸多大参照物(史书里记载的名人身高靠不靠谱?从多个角度考证,结论应该可信) – 副本

  7英寸照片的尺寸是17.8cm*12.7cm,照片的尺寸是以英寸为单位,1英寸=2.54cm,通常X寸是指照片长的一边的英寸长度 。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吕布、典韦等武将群都是身长八尺、九尺的描述,不由得大吃一惊——古人真高呀!

  比如,在《三国志》的记载里,刘备的身高为七尺五寸,诸葛亮为八尺,赵云为八尺,太史慈为七尺七寸,许褚为八尺余。

  即使是这样,通过换算,上述刘备等人的身高依旧让人愕然:刘备为181.5cm,诸葛亮为193.6cm,赵云为193.6cm,太史慈为186.3cm,许褚:193.6+cm。

  但是,也有人表示不屑:即陈寿等史学家在编纂史书时,对于这些帝王将相的身高,也只是猜测居多,或根据道听途说而来,其本人又未拿尺子测量过,根本就不靠谱。

  其中,出土西汉梁王玉衣,长180厘米,其妻子玉衣长176厘米,刘修玉衣长182厘米,刘胜玉衣长188厘米,其妻子玉衣长174厘米。

  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武帝之弟,在史书记载中,汉武帝是非常高大的,《汉书.外戚传上》有昭帝“壮大”之语,而武帝“常言‘类我’”。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卫在《秦汉人身高考察》一文中推测:“汉代皇室有意识选择高身材女子入宫”,所以,皇室群体的身材要比普通人高大。

  还有,秦兵马俑的平均身高是182厘米,最高的是将军达到190厘米以上,最矮的士卒有173厘米左右。

  但是,兵俑是否按照真人实际身高制造,现在还没有定论,而汉皇室家族,也只属于特殊人群,仍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那么,要弄清楚古人的平均身高,还有一个最直接的途径:通过考古发现,从出土的人物尸骨来推算出其生前身高。

  考古人员2005年4月在百色市右江区首次发现了一座新石器时代墓地遗址,经验证,距今约6000多年。

  还有,考古工作者对位于陕西省商南县境内的一处古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了,出土了距今4000年的古人遗骸骨骼,推算身高达到190厘米。

  关于秦人身高与秦俑身高的比例问题,陕西省考古所原所长、著名考古学家韩伟曾说:“我省仅秦代墓葬就已经挖了3000余座,出土的秦人骨架的平均高是一米七左右。

  要知道,人体各部位的骨骼长度、大小是有一定比例的,在骨骼完整的情况下,将骨骼排列成rén形骨架,整个人体骨骼的长度加上5厘米软组织的厚度,即可得到该人的身高。

  比如说,1956年发掘定陵,经专家测定,万历皇帝的骨骼长度为162厘米,则他壮年时的身高应该就在170厘米左右。

  韩伟所说的这个“秦人骨架的平均高是一米七左右”——骨架中有男有女,有儿童少年,那么秦国壮年男子身高就真不好估量了,难道真接近190厘米?

  实际上,2003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区发现百余具当时的工匠骨架,年龄为15~55岁,骨架平均长度为167.4厘米,最低的是一名15岁的个体,骨架高为156.4厘米。

  也可以得知秦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就必须远高于“六尺七寸”,以秦国一尺为23.1厘米计,六尺七寸为155厘米。

  而汉代医书《黄帝终始传》和《灵枢经》又都把“七尺五寸”视为“中人之体”,则秦汉时期正常男子的平均身高就应该是172厘米。

  则史书上记载的名人身高大都都是可信的,象上面提到的赵云、许禇一类武将,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身高肯定比普通人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七寸多大参照物(史书里记载的名人身高靠不靠谱?从多个角度考证,结论应该可信) – 副本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