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辽东半岛什么时候收回的(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归还辽东半岛)

  众所周知,纳粹德国又称作“第三帝国”。这一称呼原是神学家所创,近代以来,被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和保守派们所接受。1923年,德国作家穆勒·范登布鲁克出版了同名论著, 把“第三帝国”视作在传统上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的新国家,以此反对魏玛共和国。希特勒上台后,也用“第三帝国”自称。直到1939年,在官方宣传中,“大德意志国”才正式取代了“第三帝国”的名称。

  在德国历史上,始创于962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最为广阔,包括了今天的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等地区。

  因为神圣罗马帝国以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人为主体,16世纪以后这一帝国又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帝国于1806年解散后,成立于1871年的第二帝国领土被局限在了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小德意志地区,德国的政治家、将军们都心心念念希望恢复原帝国的版图,但一战战败后,德国不仅没有恢复昔日的荣耀,反而进一步丧失了13.5%的领土和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把《凡尔赛和约》所剥夺的德国领土一块块地拿回来,例如西部的欧本-马尔梅迪、卢森堡、萨尔、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的波兰走廊、但泽、梅麦尔和上西里西亚的东部地区。然后以建立“大德意志国”为名,把周边德意志人聚居的地区都吞并进来,如南边的奥地利、东边的苏台德地区;最后再用战争的形式掠夺更多的“生存空间”,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占据更多的地方。

  到1941年,无论是用正式名称的“大德意志国”,还是通称的“第三帝国”,这时德国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恢复了往昔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大德意志国”的控制区域已数倍于1933年前的德国本土面积,它侵占了欧洲大陆上的11个国家。除此之外,在其强大攻势面前,瑞典和瑞士勉强保持中立,西班牙、葡萄牙与德国交好,南欧的巴尔干地区诸多小国已成为专供德国军需品的特有经济区,只有英国依靠海峡勉强保持独立,苏联则因疆域辽阔而尚未投降。

  不过,在这个帝国里,希特勒还未来得及建立起统一的政府体制,而是采取类似第一帝国那样,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

  在德国本土以及“合并区”——这里主要指德意志人占据多数的地方,如奥地利、原属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原属立陶宛的梅麦尔、回归德国的萨尔区等,实行纳粹党直接控制的体制。由纳粹党的大区领袖出任地区行政长官,直接隶属于柏林政府管辖。

  在“民政长官管辖区”,例如西部的卢森堡、阿尔萨斯、洛林,东南部的施蒂利亚、克恩顿和克莱恩,东部的比亚维斯托克,由德国直接管辖,但海关、邮电、铁路管理方面尚未完全并入德国,地名、姓氏、语言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德意志化”。

  在“总督管辖区”,如原波兰东部、法国北部等地,由德国派出的总督管辖,当地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受到德国的控制。

  1943年后,由于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权瓦解,希特勒扶持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傀儡政权。该地后被称为“作战区”,其主要目的是为阻止盟军进入中欧。

  以上就是德国的“一国五制”,但第三帝国的荣耀到1945年5月戛然而止,战败的德国遭到清算,又丧失了2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全部侵占的土地被放弃,东部领土退到了奥德河与尼斯河以西,甚至连德意志帝国的龙兴之地普鲁士地区也被波兰和苏联瓜分,普鲁士王国首府柯尼斯堡成为如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丝毫看不出一丝德意志民族曾经生活的痕迹。

  第三帝国不仅没有恢复第一帝国的荣耀和第二帝国的铁血,最悲催的是连德国本土也被分割成了东德、西德两部分,从公元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起后的十个世纪,德意志人仅仅享受了74年的统一成果,就重新面临着被分裂的命运。

  痛定思痛的德国人彻底放弃了军国主义,卸下追求恢复神圣罗马帝国版图的沉重历史包袱,使旧帝国的辉煌永远成为过去。

  1990年,德国以放弃收复失地为先提条件之一,换取英美法苏的支持,再次实现了国家统一。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第四帝国永远不会出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辽东半岛什么时候收回的(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归还辽东半岛)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