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简短的安全故事50字 安全小故事短篇

  看到德国人刻板、不灵活,在中国留学的学生故意捉弄他们。大学生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男”和“女”的字样,然后躲在暗处,看“死忠”的德国人会怎么做。

  结果他们发现,所有打电话到电话亭的人都毫无怨言地进入了他们本该进入的电话亭,就像他们看到了厕所标志一样。有一段时间,“女馆”闲置,“男馆”宁愿排队也不愿搬到“女馆”。我们大学生惊讶得不知道德国人为什么“留”在这里。面对大学生的提问,德国人淡定地耸耸肩说:“规则是让人遵守的,不是吗?”

  【启示】德国人的刻板印象能让我们连续笑三天,他们看似合理的解释足以让一些总是无视规则的“国内人才”笑掉大牙。但是我们在开心被嘲笑的时候忽略了规则有多久了?我们总是明智地认为,那些愿意受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顽固分子”,而且只是“头脑简单”。规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为什么活着的人要被死亡的规则所困?正是由于无视规则,近年来发生的许多重大事故都是由违章造成的。我们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的重点是制定规则和检查规则的执行情况。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三兄弟都很会医术。哪个医术最好?”扁鹊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王惊讶地问,“你是最有名的。为什么你大哥医术最好?”

  扁鹊惭愧地说:“在扁鹊,我治疗病重的病人。一般人们看到的是经络穿针放血、皮肤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认为我医术高明,名声传遍全国。我弟弟的治疗是在他生病的初期。一般认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名气只到了家乡。而且我大哥在发病前就把病给治了。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他能提前根除病因,觉得他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就是最高水平。

  预防安全事故,要从“小病”入手。也就是防患于未然。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安全管理就像医生治病,不能忘了治标。很多企业挂着“安全第一”的口号,实际上却存在“治头疼医头,治脚疼医脚”的管理误区。

  “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是由:结果控制者因纠正管理失误而被员工和领导认可;但是,不知名的过程控制者不容易引起员工和领导的注意。最终,管理者总是乐于做表面文章,而对事前的预防控制和过程中的控制敬而远之。

  一天,城市动物园发现袋鼠从笼子里逃出来了,于是他召开了一次会议来讨论这件事,并一致认为笼子的高度太低了。所以我决定把笼子的高度从原来的10m提高到20m。结果第二天,我发现袋鼠还在外面跑,我决定再把高度提高到30米。

  没想到第二天看到外面全是袋鼠在跑,管理员很紧张,决定把笼子的高度提高到100米。一天,长颈鹿和一些袋鼠在聊天。“你觉得这个人会继续养你的笼子吗?”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继续忘记关门!

  【启示】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他们不是在消除根源——“关门”,而是在抬高“笼子”。在调查安全事件时,如果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那么这些问题就永远无法消除。

  同时也会增加企业成本——“加高笼子”。所以,作为安全人士,我们要时刻问自己,“我们的袋鼠笼关了吗?”

  客人到主人家做客,看到主人家炉子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有很多木头。客人告诉主人,要把烟囱弄弯,把木头搬走,否则将来可能会发生火灾。主持人没有任何表示。很快主人的房子着火了,邻居赶来灭火。最后,火被扑灭了。

  于是主人煮羊宰牛,招待邻居,奖励他们对救火的贡献,却没有邀请建议他拆木头换烟囱的人。有人对主人说:“你要是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就不用准备酒席了,也没有火灾损失。现在,你的功绩将会得到奖赏。给你提建议的人没有被感谢,灭火的人是客人。真的很奇怪!”主人恍然大悟,急忙去邀请当初给过建议的客人。

  【启示】预防比救火更重要。告诉客人需要“突变”和“换薪”,其实就是告诉客人需要防火,因为“突变”和“换薪”是火灾的重大隐患。只有消除火灾的根源,才能预防火灾的发生。不仅要提出预防措施,还要进一步跟踪改进措施的有效完成情况。

  一个割草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你需要割草吗?”陈太太答道:“不必了。我已经有一台割草机了。”男孩补充道:“我会帮你拔掉花里的杂草。”陈太太回答说:“我的割草机也是这样。”男孩补充道:“我会帮你割掉过道四周的草。”陈太太道:“我雇的人已经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机。”男孩挂了电话。这时,男孩的舍友问他:“你不是在陈太太家割草草坪干活吗?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男孩说:“我就想知道我考得怎么样!”。

  【启示】这是安全管理原理实际应用的一个例子:“持续改进”的思想。我们每个员工能否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做一些持续改进?

  很多时候,安全是被动的。只是延续了问题出现再解决的模式。如果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完美的管理模式。这也说明了一个安全经理的本质。

  一切都属于每天有准备的人。不要只想着天上能掉下钱来,这是不可能的。凡事用脑想,用手做,把不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始终相信“风险可防,事故可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简短的安全故事50字 安全小故事短篇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