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痹证的中医治疗医案二则

  自诉:1952年因公去黑水,曾在冰雪中露宿两夜,此后即觉两腿不适,初不以为意。1957年即觉膝关节疼痛,相继转剧,后即每月必剧烈发作一次,卧床治疗始好转。常服保太松、安乃近等药物。

  检查:诊脉缓,舌正无苔,形短而瘦,二便、饮食均正常。自1961年起,入秋后每月必剧发一次,到次年5月以后,有三个月不发病,发作的次数增加,时间增长。痛的部位主要是两膝关节,痛时觉寒气彻骨,痛甚则如锥刺。

  山药100克当归30克 上肉桂30克生地黄30克党参30克 大豆卷3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

  炒白术20克杏仁20克阿胶20克茯苓15克柴胡15克桔梗15克防风20克干姜12克神曲30克 麦门冬20克白蔹10克甘草90克大枣250克(去核)

  1974年12月17日二诊:病人常服上方,痛痹已两年未发,且身体已壮,精神颇佳,乃于4月停药,以致入冬痛痹复发,但没有过去之甚,尚能行走,坚持工作。急则治其标,宜温阳行痹,活血通络。

  黄芪15克 附片15克 上桂15克 当归15克赤芍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牛膝15克独活15克秦艽15克

  按:《金匮要略》云:“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因人身元气,其主在肺,其根在肾,一旦亏损,恢复非易,全赖后天水谷之气以资生长。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营卫生化之源,气血亏损,非饮食无由恢复。故方中以味甘性平,不寒不热,不燥不滑,兼擅补虚去风之薯蓣为主药,以党参、白术、茯苓、大枣、甘草补其气,当归、川芎、地黄、白芍补其血,阿胶、麦门冬、生姜、大枣等调和营卫,而以防风、桂枝、桔梗、柴胡、杏仁、白蔹、大豆卷、神曲等祛风行气,共奏扶正祛邪之功,使邪去而正不伤。原方用桂枝而非肉桂,此处以肉桂易桂枝者,因寒在下焦,而肉桂“性能下达,暖丹田,壮元阳,补相火,温通血脉,治周身血脉因寒而痹,故治关节腰肢疼痛”,能治“上热下寒之症”。本病例痹症日久,气血两伤,故用本方在发病之前调理之,使体内正气逐渐充实,最后战而胜之,此不治之治,实治本之良法也。乃因除恶未尽,中途停药,致病复发,病发之时,又当急则治其标,故用活络效灵丹,以赤芍易丹参活血通络,加黄芪、上桂、附片、独活、秦艽等温阳行痹,一俟痛止,复以薯蓣丸善后调理,以资巩固。

  自诉:双膝关节肿痛胀,双腿麻木,活动不灵已经两年多,气候转冷则疼痛加剧。多方治疗均无效,已一年多未参加劳动。

  当归15克 红藤15克 牛膝15克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血竭15克青皮15克木香15克 炮山甲15克

  7月24日五诊:病人两腿愈后未复发,已参加生产劳动,并能胜任重体力劳动。但每遇气候变化,则觉微痛,且易感冒。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痹证的中医治疗医案二则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