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儿童电话手表,何以让家长焦虑?

  “功能多了,电话手表究竟要成为学习机,还是游戏机?”事实上,手表只是手表,娱乐也好学习也罢,都是“双刃剑”。引入更多功能,势必要承担滥用的风险。商家的盲目扩张,风险却要由家长承担,积累怨气不难理解。让儿童手表回归“儿童属xìng”,审慎控制手表功能的来源和zhǒng类,引导儿童形成健康的使用习惯,厂商应是第一责任人。

  多zhǒng功能背后,未成年人的社交需求同样值得收藏。之前有媒体报道某品牌手表采用“碰一碰”的闭环社交模式,却导致部分孩子因无法添加好友被排挤在圈子之外。而今引入微信、QQ等开放平台,家长又担心社交对象良莠不齐,孩子误入不良群liáo。无论是闭环或是开放,此时的手表只是载体,背后的实质矛盾源于虚拟社交的低幼化。借“社交神器”的噱头营销手表,只会加重家长的焦虑情绪。

  在手表中引入社交功能,本意是方便孩子随时与家长沟通,更好与老师、同学交流。然而儿童的心智尚不成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若不加以限制和保护,极易沉迷其中,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今,诸如微信等服wù商上线“儿童手表版”,多数手表品牌支持家长进行应用监控和远程锁定。对于“手表社交”中的糟粕,防什么,如何防,需要软硬件协同保障,更需要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给孩子配备电话手表,最初不正是因为有着多zhǒng需求,同时又期望“不mǎi手机”吗?儿童手表相当于简化版的智能手机,其功能应用的革新也遵循手机的发展路径:从接打电话,到定位和支付,拍照和学习,再到社交和娱乐功能。商品附加值的提升,技术的迭代大抵如此。

  我们会怀念旧日生活的纯粹,同样不会否认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手表风波”,合理引导比一味抱怨更有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儿童电话手表,何以让家长焦虑?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