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译林在线阅读,译林的书怎么样

  本文主要讲前所未有的阅读奇遇|译林书讯2022年1&2月,相信很多朋友对于译林在线阅读,译林的书怎么样,译林经典书目等问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今天蒸乌鱼就来谈谈译林在线阅读,译林的书怎么样。

  刘亮程作品系列,包括《本巴》《一个人的村庄》《虚土》《凿空》《在新疆》《捎话》《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七种。

  不愿出生的赫兰,为营救哥哥洪古尔被迫降生人世,用从母腹带来的搬家家游戏,让草原上所有的大人在游戏中变成孩子,最终又回到母腹。

  而在母腹中掌管拉玛国的哈日王,用做梦梦游戏让这一切成为他的梦,又在梦中让人们看见那个真实世界的本巴缔造者:史诗说唱者齐。

  人畜共居的村庄黄沙梁,闲人刘二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村里游逛:他跟虫子玩,看别人劳动,问候枝头的小鸟,欣赏一朵花的微笑;他体会老鼠的艰辛,感受牛马的力量,看风把影子吹斜,丈量一场风有多远。他到谁家去从来不推门,等风把门刮开,然后进去,风又会把门关上。每天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早上站在村头,独自迎接日出。

  闲人其实不闲。“他从一棵树木的枯荣领悟到生死无常,从一只鸟的哀鸣联想到祖先的命运。”刘亮程汲取东方数千年诗意传统,开辟精神栖息地的文字王国,成就迄今无可超越的中文经典。

  早晨,虚土梁上,一个五岁的孩子被开门声唤醒,看见村庄里的人都赶车去出远门。五岁的他矮矮的,只能看见许许多多人的脚、马的腿,看不见他们的眼睛。忽然,他认出了人群中有一个瘦瘦小小的自己。他坐在马车上,歪着头,脸朝后看着村庄不断消失。

  从那个早晨之后,村庄里的人再也没看见早晨,他们醒来时总是中午。而那个五岁的孩子也不再长大,只是做梦。等他醒来,村庄的人都老了。他们围着他,让他说出,那个早晨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地下,两个孤独的挖洞人各怀心事,相向而行。张旺才从外地逃荒来到阿不旦,在远离村子的地方,像老鼠一样在地底穿凿前进,一锨一锨建筑着黑暗宫殿;包工头玉素甫是最早走出阿不旦的人,他退回到村里,有条不紊地经营着地下世界,步步为营……几乎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察觉到地洞的秘密,但谁都不能说出。

  地上,石油井架崛起,到处都在挖掘,几乎将阿不旦村连同这里古老的生活方式彻底凿空,大地被挖成空壳,村庄凌驾在虚空之上。传说了一年多的挖石油管沟的“大活”来了,全村的人都扛着坎土曼在等,毛驴也一起等。“总有坎土曼的活吧”。

  这是一个村庄的百年孤独,讲述两个挖洞人在地下没有影子的岁月,和人们徒劳忙碌永远在等待的生活。“在你有生之年,会看到许多东西消失,只有你希望的不会到来”。

  位于东边的毗沙国与西边的黑勒国势不两立,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两国间书信断绝,民间捎话人由此成了一种秘密职业,承担着传递两地间信息的重要角色。小说中的捎话人库,是毗沙国著名翻译家,通数十种语言,他受托将一头小母驴谢如同“捎话”一般,从毗沙捎到黑勒。库说,我只捎话,不捎驴。委托人却说,驴也是一句话。

  在人和万物共存的声音世界里,风声、驴叫、人语、炊烟、鸡鸣狗吠都在向远方传递着话语。各种语言悄无声息穿行期间,神不知鬼不觉,却神鬼俱现。一人一驴,背负着“捎话”的任务,穿越战场,跨越语言间的沙漠戈壁,见证了许多生死和不可思议之事。

  从早年那个叫黄沙梁的村庄开始认识和体验世界,感受土地上的睡着和醒来,到如今在菜籽沟建了木垒书院,依旧把驴当知己,看光阴从晨到昏,在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刘亮程一直致力于当个闲人,致力于创造一种和天地万物交流的语言体系。而他笔下那些如有翅膀的文字,负载着土地上的惊恐、苦难、悲欣、沉重,拖尘带土,朝天飞翔,也带领我们朝树叶和尘土之上仰望。在本书中,刘亮程从过去聊到现在,从村庄聊到世界,从人类聊到万物,完整展现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心灵世界。

  “不由得想起刚准备写小说时的幼稚念头,打算写一部《战争与和平》那样的长卷,对象是中国的几代知识分子,从章太炎那辈开始写起,然后过渡到我们这一代,大约是五代文化人。这个野心并没实现,至多也就是在我后来的这一系列散文随笔中,找到一点点蛛丝马迹。”慢慢地,它们汇成一本大书,成为开始,却还没有完结。

  散文没有完结的,他写在了这本书中,“《通往父亲之路》是我一直想写的一部书”,它大约就是这个幼稚念头和未曾实现的野心。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蒙田随笔全集》共一百零七章,凡百万字左右,各章长短不一,结构疏朗自然。蒙田以特殊敏锐的感知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四百余年来,历史证明了蒙田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作品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它是非洲现当代文学的谱系图,甄选列编的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由此呈现非洲历史的凝聚与离散。

  它的作者们,从钦努阿·阿契贝、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纳丁·戈迪默、本·奥克瑞,到恩古吉·瓦·提安哥、米亚·科托,一再让我们相信,文学不只是历史的镜像或视窗;它更是媒介,诠释与重塑了我们眼中的非洲,触发我们审视移民、身份、边界等议题。

  从文学看到的非洲历史,不只是政治动荡、世代更替而已。它包含了日常生活的细微刻画,文化记忆的书写,口述传统的遗产,民间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交替影响,图腾与禁忌的反复搬演,以及传说、神话、寓言与现实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思潮”,是对改革开放时代,尤其是新世纪二十年中国文学的勘探和思考,涉及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文学整体观、文学和代际、文学和新传媒、世界文学和中国经验、青年写作和公共生活、多民族文学共同体等文学议题。

  “作家”,是一辑作家作品评论。五个作家,从生于1959年的阿来,到生于1969年的邱华栋,均成名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代,是宽泛意义上的“同时代作家”。他们曾被命名为“新生代”,至今依然是中国文学最有活力的部分。

  “现场”,是一份私人文学档案。从2017到2021年,《花城关注》已做了五年,共三十期。这是一次实践意义上的“批评的返场”,希望借此重建学院批评和文学现场的对话,发现文学新生力量,让中国当代文学的可能性和差异性浮出地表。

  1823年,31岁的德国青年艾克曼见到了自己所仰慕的文学巨擘歌德,此时,歌德已经74岁,正步入人生最后的旅程。随后的九年对于两人而言是一段相互成就的岁月:大师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指点年轻人提升文学修养与精神境界;年轻人则全力辅助大师工作,同时观察入微,默默记下大师最后的人生行迹与闪耀智慧光芒的思想言谈。正是借助艾克曼的记录,我们得以看到另一个歌德,立体而生动,深刻而有趣。

  《世界美如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捷克国民诗人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晚年撰写的散文体回忆录,出版于1981年。

  诗人通过一则则故事缅怀着他一生中遇到的人和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祖国剧变,诗人讲述了重大历史事件中惊心动魄的私人记忆,回忆着60多年来与捷克诗人、作家、批评家、艺术家和记者的交往细节,记录了半个多世纪来捷克文化界的变迁。同时,他也坦率地剖析了自己的艺术观点和创作倾向,展现了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

  在历经坎坷的一生后,晚年的他依然着迷于世间众美。回首往事,他说,“剩下的唯有回忆。还有微笑!”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浏览互联网虽然提升了我们接受信息的广度和速度,却危及我们的专注力,降低阅读的质量,也令我们远离了阅读的至乐。

  休斯敦大学文学教授大卫·米基克斯觉察到快时代的弊病,倡导用慢阅读的方式抵挡快的碎片化和娱乐化,试图重新建立起人与文学、专注和阅读之乐的古老联系。立足于数十年的文学阅读、评论和教学经验,他为读者提供了十四条阅读规则和五种文体的阅读示范,帮助你获得更为丰盛和透彻的阅读体验。

  加拿大前首席官麦嘉琳以局内人视角著就的悬疑力作,透过凶案与法庭的惊悚故事,讲述法律理性与人情冷暖之间的纠葛暗战。杀妻之案,疑点重重;法庭审判,反转不断。深陷其中的辩护律师吉莉并未料到,一边,是法律与人性的恶战,另一边,却是她半生谜题的谜底……清华大学法学院学者陈新宇献译,译文精到,简洁清晰、扣人心弦。

  在毕业前夕,鲁迪·贝勒遇到了他的第一个“客户”——布莱克夫妇。他们的儿子唐尼·雷身患白血病而无钱医治,保险公司拒绝支付唐尼的医疗费。鲁迪意识到布莱克一家被保险公司欺骗,他将要发起的是史上金额最大的保险欺诈诉讼。就这样,一贫如洗、毫无经验的鲁迪,与强大的保险业、顶级的律师团队展开了正面交锋,他也随之陷入了充斥着谎言与操纵的旋涡……

  在《现实感:观念及其历史研究》主体的九篇文章中,以赛亚·伯林探讨了近三个世纪以来主导欧洲历史发展的一些核心观念,追溯重要思想潮流的兴起与流变,梳理出一条从康德主义经浪漫主义到民族主义的演变脉络。书中涉及许多主题,如历史中的实在论、政治判断力、艺术的责任等。伯林指出,好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小说家具有一种相似的才能,能够洞察具体时刻的特质和微妙关系,这就是“现实感”。这些文章展现了伯林极度渊博的学识,富有洞见,文笔酣畅淋漓。本书按普林斯顿第二版增订,新增蒂莫西·斯奈德撰写的序言,以及伯林本人写的《伟大的俄国评论家:V. G. 别林斯基》《完美社会理论的终结》两篇文章,颇富阅读价值。

  这部自传是卓别林年逾古稀、告别银幕后回顾自己一生生活和从影经历的剖白之作,其中展示了卓别林全部的魅力、勇气、追求和信念:他如何发现和完善自己的天赋,他此后的电影生涯如何展开,以及他如何获得了全球声誉。这部传记是早期的演艺名人回忆录,重现了电影和戏剧史上的真实细节和关键轨迹。

  从伦敦南区的贫困童年,到好莱坞的财富和名望之巅,从麦卡锡主义的盛行,到联美电影公司的创立,再到回归欧洲的“反向移民”,卓别林始终敢于标新立异,这部自传让我们深入这位好莱坞天才的内心和头脑。

  1915年起,他大放异彩,将喜剧、欢笑和轻松带给了满目疮痍的战后世界。后来的二十五年里,世人经历了大萧条和希特勒的上台,卓别林始终坚守岗位……从未有人在人们如此需要的时刻,给如此广泛的人群带来娱乐、愉悦和宽慰。

  无声电影时代里的一位明星,居然如此擅长文字讲述。他的自传极其流畅,他擅用剪辑手法讲故事的天才显露无疑,整部书被逸事趣闻、轻松幽默点亮。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最猛烈的炮火。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战争中的人与事件。作者没有局限于战争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过去,对交战各方的文化传统、政治诉求、经济状况乃至领导层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书中既有宏大的战略分析、详尽的战术推演,也有对个体苦难历程的细腻呈现,全方位描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绝对战争”。

  1861—1871,在历史星河中格外耀眼。林肯、俾斯麦和亚历山大二世在各自的国家推进改革,铸就了自由的国度,也见证了强权新哲学的兴起。美、德、俄三国的革命都以自由之名进行,方式却迥然不同:林肯要给予美国“自由的新生”,废除了黑奴制度,为美国跃居世界头号强国开辟道路;俾斯麦以“铁血”推行强权,统一了德意志诸邦,为统一德国的崛起扫清障碍;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改革,打碎了农奴制的枷锁,使俄国走上现代强国之路。改革巨匠们以各自的风格塑造了美、德、俄,使三国走上了自由、专制、革命三条不同道路,并奠定了当今世界的格局。

  贝兰理清了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将美国内战、俄国废奴、德意志帝国建立按照时间切面有机联系起来,揭示了林肯、俾斯麦、亚历山大二世被历史选中、成为改革巨匠的必然原因,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规律。难得的是,贝兰揭示了政治、哲学和艺术相辅相成的关系,强调了时代对艺术的塑造、艺术对政治的影响。他详实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瓦格纳、尼采、惠特曼等文化名人在那段惊心动魄岁月中的活动与见证,从侧面呈现三场改革的风起云涌。

  事实上,怀疑论的幽灵一直萦绕在哲学的所有领域。一段时间以来,其在道德哲学领域最主要的化身便是道德错误论者。道德错误论者认为,日常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话语包含了一些站不住脚的本体论承诺。其后果是,日常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主张一致不为真。本书不仅从当代的,也从历史的维度入手探讨道德错误论,以期对元伦理学史以及当代元伦理学的理论化做出贡献。

  《理解海德格尔》是对海德格尔复杂艰涩的全集作品的全新解读。本书论述清晰,严谨地植根于海德格尔的全部著作,论证了其思想的严格统一,提出了三个主要论点:海德格尔的工作从始至终都是现象学的;“存在”意指事物在人类关切的世界中的意义显现;使这种可理知性得以可能的是人的实存论结构,即“开抛”或本有的“澄明之境”。

  希恩为过去半个世纪主导海德格尔研究的经典范式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同时,他对海德格尔的关键术语进行了有价值的重新翻译。这部重要的著作开辟了海德格尔研究的新道路,不仅将激发海德格尔研究内部的对话,而且将引起与现象学传统之外的哲学家以及神学、文学批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领域的学者的对话。

  本书探讨了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人的自由意志及其相应的道德责任:如果行为由不受我们控制的因素所决定,我们是否还具有通常关于自由意志的讨论所说的那种道德责任?作者基于对因果性与自由意志关系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自由意志在道德哲学上的重要性,并从新的角度探讨了道德和生命的意义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处理人际关系提出了创造性的建议。

  经典的人类学研究有很多,对我自己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保罗·威利斯,他的《学做工》是英国社会科学从政治经济学转向文化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学做工》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作者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工人阶级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性的文化生产过程的结果。

  “45周年纪念版”新收录作者专门为中国读者撰写的全新前言,及其分别于《学做工》出版25周年、40周年撰写的评论文章,有助于读者在新时代继续阅读《学做工》。

  《临床医学的诞生》是米歇尔·福柯的一部医学史研究专著,探讨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也就是临床医学的诞生的历史。作者以18、19世纪众多著名的临床医学家的著作和各种相关领域的文献为依据,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研究了医学实践的可能性和条件,描绘了医学科学从对传统医学理论的绝对相信转向对实证观察的信赖,从封闭式的治疗转向开放式的治疗,从而导致在临床诊断中诸如征候、症状、言语、病人、病体、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和其相互关系的重新组合,以及医学认识的深刻改造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执业四十多年,检验超过两万三千具尸体,传奇法医病理学家理查德·谢泼德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这个人是如何死亡的?

  从“9·11”事件、巴厘岛爆炸案、伦敦七七爆炸案,到亨格福德连环杀人案、戴安娜王妃车祸案等,《非自然死亡》记录了谢泼德执业至今所经手的国际要案,讲述了案件背后不为人知的关键细节。

  书中还详细呈现了一些颇受争议的案件的始末,例如杀婴、种族主义谋杀、伪装成正当防卫的谋杀等。谢泼德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找出证据,将凶手绳之以法,使无辜者沉冤得雪。

  《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图鉴》是一部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艺术性俱佳的区域性图鉴。本书依托三江源长期的科学调查和社区监测体系,介绍了700多个物种的外形、生活史和生态角色,生动、立体地呈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书中收录了国内众多保护工作者、生态摄影师及国家公园牧民监测员的1000多张精彩生态摄影作品,充分展示了物种的辨识特征、典型姿态,为进入国家公园的自然体验者提供了有实际意义的信息。

  本书的几乎每个物种都标注了藏文名,为当地百姓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本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便利,为更多社区参与国家公园自然体验项目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本书还运用跨学科的视角,介绍了牧区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保护理念,为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的对话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本书立足于当代保护生物学,同时具备宽广的人类学视野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一种有亲和力的方式,向公众传递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

  贪吃,是一种罪吗?这是一部饱览贪吃众生相的美食文化史,探讨千百年来人类与吃、吃与文化的无穷魅力。从希腊神话中由佳肴美酒构筑而成的极乐世界,到中世纪魔鬼引诱人们纵情堕落的嗜酒暴食;从17、18世纪“精致菜肴”的出现,到如今人们对食疗养生和时尚瘦身的狂热追求……本书引领我们踏上一场穿越古今的美食之旅,去探寻极富暧昧色彩的七宗罪之一——贪吃的历史,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对深夜刷手机停不下来的我们来说,无聊,会不会是下一个时代危机?《我们为何无聊》从心理学出发,融合哲学、历史、文学,探讨无聊的成因和后果。数字时代是否加重了人的无聊?无聊会导致肥胖、抑郁、极端主义吗?为什么无聊一次次卷土重来?本书试图重塑人们对于无聊的认知。无聊绝非坏事,其中潜藏着对人生与社会的启示,与其徒劳地对抗无聊,审视和倾听无聊背后的声音更重要。

  本书讲述了澳大利亚中部的丙烯绘画如何走出当地土著社群,并经过其他社会组织的宣传与流通,最终发展成为高雅艺术的复杂故事。

  早在1970年代,弗雷德·R. 迈尔斯就开始了针对平图琵社群的研究,该社群是当地以绘制丙烯绘画而闻名的重要土著群体之一。迈尔斯的研究对象并不仅限于画家及其画作,与画家直接接触的艺术顾问、代表了官方意见的澳大利亚政府和土著艺术委员会、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艺术策展人,所有这些都是澳大利亚中部土著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迈尔斯在书中重新审视了这些绘画所代表的土著人民及其文化,并认为丙烯绘画的地位变化,与画家自身的主动性以及他们对获得更高层次认可的渴望直接相关。

  过去有句话说是衣服打造了男人(女人),而今天依然如此吗?如果是,那服装所传达的信息多年以来又是如何改变的?戴安娜·克兰将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服装变革历程进行了全面且详尽的比较,并以此向我们演示了衣服所代表的社会意义是如何变化的。

  今天的时尚设计师们需要在一个时刻受到电视、电影、流行音乐等影响的全球化市场中工作。潮流的引领者不再仅限于精英阶层,灵感往往来源于一般大众,而且大多数流行趋势都十分短暂。克兰指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都是构建其衣橱的重要依据。

  《藏书ABC》一直被认为关于是图书收藏不可或缺的指南,也是了解藏书术语最新发展信息最丰富的参考书,本书包含700多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条目,条目的解释可能从一行到几页,从中可以找到对藏书和书目技术术语的定义和分析,并且穿插着对拍卖、书品、复刻和赝品、稀有性等主题的正面讨论。全书的主题设定在一个范围内,对词条的诠释兼具个性和权威,行文风格简洁、直率且充满机智。

  本次引进中国的为第九版,该版经过了尼古拉斯·巴克和西姆兰·撒达尼的编辑与修订,新增了一篇序言,较前版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修正,同时第一次配以插图进行讲解。

  英国著名书籍装帧大师道格拉斯·科克瑞尔的《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因其对手工装帧的工艺及过程的详尽描述而备受赞誉,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两部。第一部主要介绍从九世纪至十九世纪西方书籍的装帧方式,简明扼要、步骤详尽地描述了手工装帧工艺的几乎每一个方面——从折叠书页、选择纸张、上浆清洗、书口烫金、扒圆起脊、装封板制作、堵头布制作到多种不同的装帧方式与形态以及最后的装饰。第二部则主要介绍装帧后书籍的具体养护。书中简单明了的白描图画更添吸引力和实用性。《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问世一百年间,仍然是关于手工装帧工艺最具价值的手册之一,依然保持着它的畅销度和行业标杆地位,现当代英国美国的版本随处可见。如今,中文版的推出,是对它的成功的致敬。

  在西罗马帝国于5世纪灭亡之后,作为欧洲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强国之一的拜占庭帝国绵延繁荣了一千年,并在城市、建筑、文学、艺术和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拜占庭文明,从而在现代意象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在君士坦丁皇帝及其继任者长达数世纪的统治之下,作为帝国首都的君士坦丁堡逐步发展成为罗马政治文化、希腊智识传统和基督教信仰的独特融合体。彼得?萨里斯重点关注了帝国之间的战争及其对拜占庭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面对持续的外部挑战和威胁当中,拜占庭帝国虽然运用其治国之道和政治策略在一定时期确保了帝国的延续,但最终还是被西欧基督教势力所抛弃而走向了终结。

  人类天生渴望知识。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它和纯粹的信念有何不同?在你声称知道某件事之前是否需要能够为其辩护?哲学上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本书不仅考察了哲学传统中的经典知识论问题,也对由现代逻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发现而衍生出的新的理论难题作了细致清晰的概述。从相对主义到怀疑论,再到互联网资源的可靠性,内格尔援引日常案例来解释知识论的关键主题和论争,说明我们是如何在理解知识之路上取得进展的。

  从巴黎凡尔赛宫到纽约中央公园,从苏州古典园林到到上海世博公园,无论是供达官显贵满足审美情趣的私人花园,还是彰显公民平等权力的公共设施,数百年来,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为了美化生活环境做出了种种尝试,这些改造人居环境的实践活动就是“景观设计学”。本书用清晰凝练的语言讲述景观设计学科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介绍景观设计学的学科内容与发展方向,让人们以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身边的风景。本书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上海世博公园设计者俞孔坚作序解读,为中国读者了解景观设计学这一内涵丰富的学科提供了更多参考。

  《我本不想告诉你》讲述了一个出身富裕的黑人女孩和一个出身贫穷的白人女孩之间跨种族、跨阶层的友谊,两个女孩都失去了妈妈,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故事安静、伤感,涉及到原生家庭的伤害,虽然话题沉重,但故事里绝望处境中的女孩拥有极大的行动力。

  《高尔奇星球》是一套讲述小外星人来地球旅行、冒险的科幻启蒙小说。一共有三册:《初来地球》《机器人失控》《恐龙出没》。主人公Y3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外星记者。他被派到地球出差,任务是搜集地球人的信息,同时寻找失踪的同事Y9。所幸他最先遇到的地球人是善良的布家人。他们不但收留了Y3,还给他取了个地球人的名字——古斯塔夫·高尔奇,昵称“小古斯”。小古斯就这样跟着布家人开始了一次次精彩有趣的地球之旅。

  我叫Y3,是个星际记者,来自高尔奇星球。我被派到地球出差,任务是搜集地球人的信息,同时寻找失踪的同事Y9。我遇到了一家友好的地球人,开始了愉快的地球之旅。可因为一些突发状况,我变成了一根黄瓜,还被坏人带走了……

  虽然上次的地球之旅险象环生,但我忍不住又申请来地球了,这次我随身带了机器人护卫。可到了地球,机器人失控了!发疯的机器人不仅不能正常工作,还发射激光把人冻在原地,甚至伤害主人,而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机器人的初始密码,恢复系统!偏偏这时,Y9又来捣乱……

  这次,我带着高尔奇星球的同事们一起来地球度假了。我们答应布鲁诺乘飞船去意大利,然而一阵天旋地转之后,却来到了6500万年前的恐龙世界。Y9变成植物差点被腕龙吃掉;我和布鲁诺遭到暴龙攻击;太空船能量耗尽;一颗小行星正在飞来。我们还能平安回家吗?

  一个温暖的夏日午后,原本在河边打盹的小女孩爱丽丝,发现一只从身边跑过、会说话的兔子,便跟着它掉进了一个兔子洞,接着开始了一系列奇幻美妙的经历。《爱丽丝漫游奇境》以神奇瑰丽的幻想、风趣自然的幽默,收获了全世界儿童的喜爱,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小男孩尼尔斯因为戏弄了小精灵,被变成了拇指般大的小人儿。尼尔斯为了留下家中的雄鹅,阴错阳差被雄鹅带着飞往了远方。他骑在鹅背上,饱览了祖国旖旎风光,聆听了许多故事传说,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在许多朋友的帮助下,尼尔斯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完成了旅程。在漫游和磨难中,他逐渐改掉了以往的种种坏毛病,成为一个机智勇敢、吃苦耐劳、善良诚实、充满责任感的孩子。

  也许你正为求职、考研或留学而千头万绪,为“考公”而破釜沉舟;也许你无数次涌起辞职冲动,看不到坚持的意义;或许你正消极应付催婚;或为家务事、财务压力身心俱疲,为子女教育焦头烂额;又或面对一段感情左右摇摆,身心亮起红灯……人生有那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何必独自烦恼,不妨来和连岳一起求解。

  “我爱问连岳”系列火热连载近二十年,帮助青年人跨越错误思维陷阱,致力于让你我成为更好的自己;针对人人都会遇到的重大抉择,给出思路和方法,可参考、易操作,终生受益。

  《我爱问连岳7》收录连岳2019春到2020年秋近80篇精华文章,分为“学业·职业”“恋爱·婚姻”“家务·财务”“亲子·教育”“人生·心理”五大版块,方便检索;简素设计,轻软便携。

  本书收录2019-2020年间,连岳公众号“我和连岳一起成长”栏目的精选文章,涵盖着从人生观、生活智慧、职业规划、家庭建设、育儿等六个方面。

  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起坚定的人生观,度过人生危机,抓住机遇,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理财上有进益……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成长,是人们一生的课题。连岳从日常点滴出发,与读者一同修行,收获更好的人生。

  《下周很重要3》是一本可以记事的书,翻开它,写下你的计划,积累每天的“小蓝点”,谱出2022年专属于自己的“山水画”!

  作者连岳原为国内最活跃的专栏作家之一,现为自媒体运营人。著有《我爱问连岳》(系列)、《我和连岳一起成长》等。本书是他的艺术散文集,精心准备属于每一周的小故事,与读者一起阅读,一起计划,一起成长。

  以上就是关于译林在线阅读,译林的书怎么样的优质答案了,希望能够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若是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话,那么就请关注或收藏本站!!!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译林在线阅读,译林的书怎么样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